【专栏/评论】安华走回民粹的老路

  • 64

首相安华本周三的宣布,对许多人,尤其是中下阶层的人民确实是带来了一丝丝的惊喜,虽然100令吉看起来并不多,但若一个家庭当中有3到4个18岁或以上的成员,也平白多了三四百令吉的生活补助,聊胜于无。但是否如交通部长陆兆福所形容:“人民松了一口气”,那是有待商榷了。

日前宣布的连串惠民政策,包括100令吉补助、RON95汽油降价、莫名其妙的915公假,以及不调涨10条大道的过路费等,旨在减轻民众的生活负担。正如我的朋友直觉所言,这根本就像一份提前公布的迷你财政预算案,意在营造良好的氛围,降低人们对生活痛苦的感受。然而,问题在于:这种“良好感觉”能维持多久?当短暂的甜头消失殆尽,民众惊恐地发现百上加斤的生活压力依然如梦魇般如影随形时,难道“派钱”就必须成为执政者每年的指定动作吗?

一旦人民尝到了“甜头”,而政府也习惯于通过“派糖果”来平息民众的不满,即使政府早已负债累累,恐怕也得硬着头皮继续想方设法掏钱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哪怕这种满足感只是短暂的。

安华的派钱政策被讥为是搞民粹,但其实他也是无可奈何,改革是必须历经一段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的阵痛期,这期间得承受莫大的压力,在野党的抨击大可视为挑拨情绪,最难以承受的是来自民间和企业界的压力,顶不住压力,就得向现实低头继续搞民粹,这就是当前安华面对的难堪处境。尤其是在人民益发察觉口袋的钱是越来越不够用,且政府在落实的系列政策中本意虽好但往往因为思虑欠缺周全以致频频发生U转的闹剧,表面上是俯顺民意,但也因为是突然来个U转,而导致原本不得已的做好准备接受新政策的中小企业,因为一个急转弯而人仰马翻,唾骂声连连。

没有一个领袖不渴望名垂青史,安华自然也不例外。他曾被誉为“最佳财长”,胸怀壮志,希望能带领马来西亚在经济上再创高峰。然而,环顾大环境,马来西亚面临的绝不仅仅是经济问题。

短短五年内三度更换首相,不仅导致政治局势持续动荡,也让外资裹足不前;疲软的马币引发一连串问题,加上通货膨胀带来的巨大生活压力,共同促成了国内一片低迷的社会氛围。即便政府更迭、首相易位,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环境,都不可能瞬间好转。要真正扭转乾坤,远比身处在野党时“把话说得圆满”要艰难得多。当当初那些天花乱坠的承诺,随着政权到手而变成沉甸甸的责任时,最棘手的莫过于如何将这些诺言一一兑现。

所谓选前选后两副不同的面孔,正是因为当你政权在握时,必须面对现实环境问题的拷问,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豪情壮志都是虚空缥缈的。想要稳固相位,保住政权,就不得不得先自我催眠,别信古人所说的要争千秋不争朝夕,在政治棋局中,争朝夕才是立足之本。胸怀再宏伟的抱负,空有再完美的政策蓝图,如果得不到人民的真心支持,最终也只能沦为镜花水月。

安华领导的团结政府虽然成功把财政赤字从2022年的5.5%降至2024年的4.1%,也放眼达到今年设定的3.8%目标,在吸引外资和重塑大马在国际的地位和形象方面也付出了不少心血。然而,安华对内面对的挑战和阻力也不容小觑,尽管并非弱势政府,但其政权根基不稳倒也是不争的事实,即便安华有心推动改革,但面对既得利益者的阻拦以及根深蒂固的贪腐问题,要在短时间内连根拔起又谈何容易?

与此同时,人民收入增长缓慢,也永远追不上通胀的速度,使人民的生活压力日益增加。安华试图进行的经济改革,短期内难以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改革引发的阵痛势必会引起人民的不满,这也进一步威胁政权的稳定。一旦人民的不满情绪,加上国盟的挑衅,集结成滚雪球般的效应,安华是分分钟要面对反噬改革带来的苦果。

本周三宣布的连串惠民措施,真正暂时松一口气的是团结政府。这些“派糖果”的举措,无疑是以时间换取暂时喘息的策略。安华深知推行民粹政策无异于饮鸩止渴,但面对强大的民意压力,他也是迫于无奈向现实低头,最终选择走回最熟悉的老路。

26.07.2025 星洲日報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